古代诗歌“诗眼”题,高分解密!

古代诗歌“诗眼”题,高分解密!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属炼字题型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色(意境)。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采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问题:第二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问题变式: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属炼字题型

参考答案:“隐”“依”。“隐”“依”二字在这里运用的是拟人(或“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03

提问方式和答题要点

某字(词)是全诗的“诗 眼”,为什么?某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或请找出全诗的关键字(词),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

(1)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

(2)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例1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题:在全诗中起到“诗眼”作用的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试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全诗起到诗眼作用的词是首联中的“羁绪”两字。

诗的一、二两句作者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写出了漂泊的旅思;接下来三、四两句用屈原和白居易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谪官的愁思;五、六两句写自己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最后七、八两句表达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和宦海浮沉的厌倦。全诗就是这样层层抒发了诗人在漂泊旅途的种种愁绪。

总之,“羁绪”两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

例2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 (宋) 潘阆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

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急,龙山烟火微。

时闻沙上雁,一一皆南飞。

问题:全诗创作的意图表现在哪一个字上?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这一意图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分析:全诗主旨表现在一个“归”字上。诗的第一、二句说长久客居外地,华发早生,此刻乘舟自桐庐归来,可见思归之情非常急切;中间四句写归途景物,在落日余辉的映衬下,天空中浮起了一弯眉月,天色渐晚,晚风渐紧,暮潮兴起,阻止归程,只好夜泊渔浦;七、八两句写此时又听得阵阵落雁的声音,更加剧了作者的思归之情。总之,这首诗写岁暮景物,紧紧围绕一个“归”字,抒发作者浓浓的思归之情。

例3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问题: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闲。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一个“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问题: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诗眼的理由。

参考答案:

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至“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qióng]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筇:指代竹杖

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对家的思念之情。

总之,全诗以“ 夜归”两字统摄全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游子深夜回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