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化是什麼?饅化臉、饅化原因、饅化修復案例一次看!

饅化是什麼?饅化臉、饅化原因、饅化修復案例一次看!

撰稿醫師:陳承謙醫師 (整專醫字第000566號) / 金芝妍整形外科權威 撰稿日期:2024/6/28 更新日期:2025/9/30

習慣打填充物的朋友們要注意喔!陳承謙醫師自 2024 年起至今接到的饅化臉修復案例出現很明顯的成長!「饅化」這個詞在網上已成為熱議話題。

陳醫師想藉由幾個真實案例來說明,饅化臉長怎樣?饅化原因?饅化臉又該怎麼修復改善?最後,陳醫師也想教導大家正確的微整填充概念,盡可能降低發生饅化臉副作用的機率。

目錄

Toggle 饅化是什麼?饅化原因饅化臉長怎樣?饅化手術方式與困難度饅化手術費用高昂饅化臉真實案例饅化臉修復手術案例如何避免饅化?膠原蛋白填充劑施打的正確觀念!饅化 Q&A饅化是什麼?「饅化」(Overfilled Syndrome)是指微整形注射(如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童顏針等)後,因為劑量、技術、體質等因素導致臉部變得腫脹、臃腫,失去自然輪廓,看起來像「饅頭」一樣腫脹,形成「饅化臉」(臉部過度填充症候群),在醫美圈常被戲稱為「饅化現象」。

饅化原因形成饅化臉的主因,是由於打太多、過度填充膠原蛋白增生劑或其他填充物所導致!客人在施打膠原蛋白增生劑後,初期往往能帶來滿意的效果,原本凹陷的蘋果肌變飽滿了、淚溝不見了、眼袋淡化了,於是可能會養成不定期施打的習慣,但是,長期多次注射、或者一次大量注射膠原蛋白增生劑,很可能導致膠原組織不正常增生,這些增生的膠原組織會開始沾黏、變硬塊,如果分布不均勻,皮膚表面會出現凹凹凸凸的不正常腫塊;

也有另外一種現象是膠原組織大量增生,使得臉部變得浮腫不自然,這種重度的饅化臉甚至會讓臉部完全失去骨骼結構的立體感,整張臉看起來像是被充氣的麵包超人一樣腫脹。

饅化臉長怎樣?如下面介紹的幾個案例,饅化臉的特徵都是在笑的時候能發現臉部出現不自然的腫塊,看起來凹凸不平,摸起來觸感硬硬的,就是增生膠原組織。

圖片來源:陳承謙醫師instagram影片 https://www.instagram.com/p/DFIPeWmtpT1/

其他的饅化臉案例,像是下圖,臉部一顆顆突起,甚至我們還有看過如釋迦般、非常明顯一顆顆的饅化。

饅化手術方式與困難度在處理饅化之前,醫師會先透過超音波檢查,評估堆積與沾黏的狀況,再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治療難度與填充物種類有很大關聯:

單純玻尿酸饅化若饅化僅因為玻尿酸注射造成,可以優先考慮使用**透明質酸酶(降解酶)**進行分解,通常不需要動刀。

自體脂肪補脂饅化如果是自體脂肪造成的饅化,可透過 LSSA 音浪脂雕臉部專用極細探針進行局部溶脂,手術過程多為局部麻醉即可完成。

膠原蛋白增生劑類饅化當饅化是因 伊蓮絲、童顏針、精靈針、晶亮瓷或再生針等膠原蛋白增生劑引起,治療會更為複雜。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手術,因為清創時間較長,且範圍較廣。

眼袋內開切口 + 清創:多針對淚溝區的饅化。

眼袋外開切口 + 清創:常處理蘋果肌上緣合併淚溝區的饅化。

中下臉拉皮手術 + 清創:適用於蘋果肌大範圍與頰凹處的饅化。

若單純的眼袋內開或外開無法處理,嚴重案例甚至需要從耳前切開進入操作。尤其當饅化位於淺層時,處理過程會更為棘手,可能需要移除皮膚並補上其他皮膚,不僅手術風險增加,也讓恢復期更長。

👉 小提醒:饅化治療並非單一解法,必須依照注射物種類與饅化位置來規劃手術方式,建議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完整評估。

饅化手術費用高昂饅化一旦發生,通常需要透過手術處理,費用並不便宜。根據嚴重程度,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才能改善,累積費用甚至可能高達 48~100 萬元以上,對患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饅化臉真實案例讓我們來看看一個饅化現象的真實案例,這位患者有淚溝和眼袋的困擾、也喜歡追求飽滿的蘋果肌,但她一直都沒下定決心做手術,所以選擇固定注射膠原蛋白增生劑來填充凹陷的蘋果肌,達到淚溝和眼袋淡化的效果。

一開始效果真的讓她非常滿意,但隨著多次注射,效果卻一次比一次差,直到最近她發現自己臉部開始出現不規則腫塊,沒有表情動作的時候不容易發現,但是一笑開就能看到蘋果肌區域的凹凸不平,用手去摸就能感受到硬硬的增生的膠原組織。

饅化臉修復手術案例這位饅化現象的客人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找上了陳醫師,經過評估之後,我決定採取手術的方式來解決她的饅化臉!因為客人想消除蘋果肌區域的硬塊、但也希望能夠改善她的淚溝眼袋的困擾,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來解決問題,進行「眼袋內開手術」淡化淚溝和眼袋;

但在進行眼袋內開手術前,陳醫師有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解決「饅化」問題、清除這些增生的膠原組織:從眼袋內開的切口進入膠原蛋白增生區域,花了至少一個小時仔細的把這些增生組織清乾淨,這個作業需高度專注力,因為這個部位的皮膚非常薄,必須確保不損傷周圍正常組織、保持眼周肌肉,實在不是個好差事。

上圖就是陳醫師從她的蘋果肌區域清除出來的膠原增生組織,完成這項任務後才緊接著進行眼袋內開合併填補淚溝的手術,恢復她眼下區域的自然輪廓。

術後不僅改善了她的饅化問題,解決了困擾她已久的淚溝和眼袋。下圖是手術後兩週的追蹤照片,饅化現象已改善七、八成,原本凹凸不平的區域也變得平整許多。

如何避免饅化?膠原蛋白填充劑施打的正確觀念!要避免饅化臉,正確的填充劑施打觀念至關重要,陳醫師一再強調,微整填充的療程最怕過猶不及,短時間內多次施打或單次施打劑量過多,都較容易導致膠原蛋白不正常增生和組織沾黏,理想的療程規劃應該是少量多次施打,每次的劑量可逐次增加。

對於害怕手術的患者或狀態還不需要手術處理的狀態時,微整形填充是非常好的療程。但有個重要的觀念,任何療程都有它的極限,填充注射能有效改善組織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的凹陷感,但過度的填充反而會造成下垂饅化不自然的結果。對於害怕手術的患者而言,雖然微整形看似是一個較為輕鬆的選擇,但長期下來也會有一定的風險和代價,這是我諮詢時都會對客人提醒的重點,選擇有經驗的醫師,他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治療計劃(包括針對治療部位、選擇適當的材質),避免過度填充、造成饅化臉。

此外,視患者情況,饅化治療手術不一定會完全改善,後續有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治療,建議直接諮詢醫師最清楚也最安心。

與其事後承擔高額醫療費用與多次手術的痛苦,建議消費者在施打前就謹慎挑選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避免貪圖便宜或過度補打,才能有效降低饅化發生的風險。

💌 金芝妍LINE線上客服 💌 點我進入詢問! ★本文由 陳承謙醫師 (整專醫字第000566號) – 阿波羅之眼 授權轉載 原文連結:https://apolloeye.pixnet.net/blog/post/154743442

饅化 Q&A什麼是「饅化」?為什麼有些人微整形後,臉變得腫脹,甚至看起來胖胖的?「饅化」指的是因為玻尿酸、童顏針、洢蓮絲或其他填充劑注射過多或累積過久,導致臉部膨脹、腫腫的,輪廓線條變得圓潤甚至失去立體感,看起來像「饅頭」一樣。

饅化有救嗎?有救!「饅化」通常是因為微整形填充過多或長期累積導致的,只要對症處理,大多數情況都能改善或恢復。玻尿酸填充導致的「饅化」可以透過**玻尿酸溶解酵素(Hyaluronidase)**快速消除,其他填充物則可能需要時間代謝或透過高能量療程(如音波拉提、射頻)加速代謝。

饅化臉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饅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玻尿酸填充過多或錯誤注射層次 → 讓臉部變得過於圓潤、浮腫。童顏針、洢蓮絲等刺激膠原蛋白過度增生 → 組織增厚,導致臉部膨脹。肉毒桿菌素影響肌肉平衡 → 可能讓某些部位變得異常膨脹。長期頻繁補打填充物 → 造成組織累積,使臉型變厚、輪廓模糊。水腫體質或玻尿酸吸水特性 → 讓臉部短期內看起來更腫脹。醫師審美觀影響 → 過度強調「膨潤感」,導致不自然的圓潤效果。如何消除饅化?消除「饅化」的方法取決於成因:

玻尿酸填充過量 → 玻尿酸酵素溶解(最快速,24-48小時見效)。童顏針、洢蓮絲導致組織膨脹或纖維化 → 需等待自然代謝,可搭配高能量治療(如超音波、射頻)加速代謝。肉毒桿菌素影響肌肉動態 → 只能等3-6個月自行代謝,可適當補強其他部位的肉毒來平衡肌肉動態。水腫體質影響 → 低鹽飲食、適當按摩、促進淋巴循環來減少水腫。如果「饅化」嚴重,建議尋求專業醫師評估適合的修復方式。

饅化多久會好?恢復時間取決於填充物的種類和個人體質:

玻尿酸 → 溶解酵素後24-48小時內見效,如果不溶解,大約6-12個月會自行代謝。童顏針、洢蓮絲 → 需要1-2年逐漸代謝,搭配高能量療程可能加快消退。肉毒桿菌素影響肌肉 → 通常3-6個月內恢復。水腫因素 → 若是水腫導致,可透過低鹽飲食、按摩加速消腫,通常1-2週內改善。如果不確定「饅化」能否恢復,老話一句,建議直接請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修復治療。

玻尿酸不是讓臉變立體嗎?為什麼有些人打完臉變胖變腫?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過量填充:一次打太多,讓組織過度膨脹。錯誤注射層次:打得太淺,容易產生水腫感。玻尿酸吸水特性:高分子玻尿酸吸水性強,容易讓臉變腫。累積效應:長期多次施打,玻尿酸沒完全代謝就一直補,導致臉部越來越厚。如何分辨是水腫還是真正的「饅化」?水腫與饅化的差別與因應方式:

水腫:剛打完1-2週內可能因為玻尿酸吸水或發炎反應,這屬於正常現象,可以透過低鹽飲食、按摩、冰敷減少腫脹。饅化:如果腫脹超過1個月以上,且臉部明顯變厚、變圓,甚至看起來不自然,那可能就是填充過多造成的饅化現象。哪些人比較容易發生「饅化」?是的,以下族群較容易發生:

水腫體質的人,玻尿酸吸水後更容易腫脹。長期頻繁補打的人,導致填充物累積過多。使用高分子玻尿酸,因為吸水量大,容易讓臉看起來更「膨」。醫師審美觀不佳,施打過量或填充錯誤部位,導致臉變形。如何避免「饅化」?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避免:

選擇有經驗的醫師,避免過度填充。控制填充劑量,玻尿酸可「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打太多。選擇適合的玻尿酸,避免高分子玻尿酸(容易吸水)。調整施打區域,避免過度填充顴骨、法令紋、蘋果肌,影響輪廓線條。注意術後護理,避免高鹽飲食,減少水腫發生。玻尿酸打在哪些部位最容易饅化?常見的高風險部位:

顴骨區域:過量填充會讓臉變寬、變圓。蘋果肌:填充過多,容易讓臉變得過於圓潤。法令紋:過度填充會讓下臉部變腫,臉型變得厚重。下巴:如果填充過多且塑形不當,可能讓臉型變鈍。為什麼有些明星或網紅臉看起來「饅化」?可能是因為:

長期過度填充,導致臉部變寬、輪廓模糊。審美觀變化,有些人喜歡「膨潤感」,但這樣容易讓臉部失去自然線條。膠原蛋白刺激劑(如童顏針)累積,讓臉變得厚實、不夠自然。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明星的臉看起來圓潤、浮腫,甚至變得「大餅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