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癌是胃癌的一种类型,癌症病灶原发于胃部贲门部位,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可以发生转移。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该疾病对放化疗不敏感。患者出现贲门癌时,应该积极治疗,提高预后。
贲门癌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灶位于食管、胃交界线(齿状线)下2cm。发病早期病理改变与其他胃癌及食管癌相似,可分为凹陷型、隆起型和隐状型。早期一般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偶尔可有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表现。当局部形成炎症病灶时,可导致黏膜血管破裂出血,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疾病发展到晚期,肿瘤较大时可能会引起局部梗阻、压迫,出现吞咽困难、腹痛、背痛等症状。
此类疾病早期可以进行外科根治性手术,比如近端胃次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吻合术等。手术治疗前需要进行胃镜、病理活检、X线、CT等检查,评估病变类型、程度等。此类患者早期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9%-100%,因此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如果疾病发展到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间,由于其对放疗、化疗敏感度不高,因此预后通常不好。
贲门癌也可出现远处转移,如腹腔种植、肝转移、肺转移等。患者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同时规范进行复查。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锻炼提高体质,减少术后的疾病复发率。